前言

不论是全国的还是地方的新课程标准,都希望“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;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;”,由此才“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”。而在学习内容上,则“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”。这样的教材设计理念,是相当耐人寻味的。正基于此,学习的评价意识启迪人们更为关注的,不单是学习的结果,更需重视学习的过程以及映射其中的情感和态度。帮助学生形成多方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历练,尤其是理性地对待数学学习,在理解与掌握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,学会分析与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。把现实问题数学化和数据化,力求达到有效而简明的解决,这正是数学所追求的境界,数学所期待于教与学的。

本书的构架思想与编写原则,正是贯彻这样理念与想法的最新尝试。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,一般都有多年甚至十多年高三执教的经历,且老年教师,中壮年教师,青年教师恰各占三分之一;专注于高考命题研究与实践者占半数以上。因此,这样的一个有经验、有活力、有研究精神的群体组合,使本书带有相当显著的特点。本书所期望和给予读者的,本人相信在你认真研读以后,会形成比较强烈的感觉,可概括聚焦为这样几个字:

把握一个“准”字。本书的定位正是“有价值”和“必需”,因此,面向的是大众读者群体。这样,本书内容的聚汇就有很明确的把卡关口,过难的内容和题被过滤和改编了;另一方面,又相当维系“挑战性”,高考是选拔人才的,不可能降低要求和门槛。所以,内容和题不但是基本的,更往往是重要的和典型的;力求举而反三。这个“准”字的辩证意味,在章节比重,知识点设置,关键问题选取等方面随处可见。本书不希望面面俱到不分主次,也反对只是高考题模拟题的堆砌;本书紧扣高考的方向和要求,也不想束缚于高考指挥棒的桎梏。因此,对沓繁难问题说“不”!也不失精采情节的展开。重要的考虑就是,你能更多地获益其中。

突出一个“新”字。高一新生往往在入学知识衔接上出问题,本书把“不等式”设置于第1章,“集合”设置于第2章,就是希望开始的学习简单一些,不要铺得太开,先打个好基础;另外,“向量”的基本知识提前介入,且有个综合应用的安排,作用与效果不言而喻。这个“新”字,更散见于内容与题目之中。本书的题目取源广,格调新。且有相当自编改编的比重。如前已述,本书编写者中,云集不少拟题高手。更由于指导思想的较高视点和分寸有度,对读者的学用应当是相当有利的。这个“新”字,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上,又可谓匠心独运。除了众所周知的“方程与函数”、“数形结合”、“分类讨论”、“归纳、代换、转化”等思想以外,与本书编辑思想“一点通”要则相融和的,是本书还介绍“列表法”、“数阵”、“分形”、“对称”、“对应”、“计点”、“评估之量化”等相当可观、省人的新思维和新理念,其意义已经远超于学知识做题目。这正是本书之优势强势的重要方面之一吧!

强调一个“好”字。内容要好,题目要好,问题的解法也要好。这个“好”字,在“分析”与“点拨”上,也要显现特色,以更有助于理解、思考以及进一步的研究。事实上,本书的许多问题也确实是留有余味的,比如问题的给出与解决,一改传统的呆板模式,往往进一步形成为动态的,常识的,蕴含知识与现实背景的,拓展为更广阔知识空间的,如此等等。

本书在成书过程中欠缺与不足在所难免,热忱欢迎专家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,以及在网上进行交流切磋。

网址:http://www.liangma.org     http://liangma.xicp.net/ 

E-mail:  liangkaihua1946@126.com

梁开华   

2007.5